中国足球彩票,中国竞彩网

万师强:《中国北方干旱草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时间:2016-12-02     资料来源: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浏览次数:次

报告时间:12月2日14:30

报告题目:中国北方干旱草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报告地点:锦江之星学术报告厅

面向对象:生物学院全体教师及学生

主办单位: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主讲人姓名:万师强

报告内容摘要:全球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气候的变化必定对陆地植被生长活动产生影响,植被生长活动的变化对全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有反馈作用,而物候变化是植被生长活动状况的重要表征。中国北方草地资源丰富,是欧亚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水、热、碳循环研究中有着重要的科学地位。中国北方草地植被物候的变化,对区域涵养水源、土壤保持、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等诸多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主讲人简介:(包括职称、职务、工作单位,学术方向与成就)

万师强,河南大学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1989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8年和2002年先后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3-2004年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2010年在中科院植物所任研究员;2010年3月至今在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先后获得中科院“百人计划”(2005)、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9)、 长江学者(2011)、中原学者(2012)、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2)、“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3)、“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首届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14)、国务院特殊津贴(2015)等荣誉称号。长期从事生态学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在Nature, Nature Geoscience等国际主流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先后被Nature Research Highlights, Faculty of 1000, Science Daily, Nature China和Nature Asia报道和高度评价,被SCI引用4400 余次,H指数376,2014和2015年连续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先后主持基金委重点项目3项、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项目和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累计经费5000余万元。作为主编创办了国内生态学首家SCI刊物Journal of Plant Ecology。曾任《科学通报》编委(2008-2012)、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副主编(2012-2016)、“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7-2010)和中国生态学会副秘书长(2008-2013)。目前担任Global Change Biology(2011-)、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201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家评审组成员。

2005年1月回国后,先后主持设计和建立了包括我国第一项大型全球变化多因子实验(割草、施肥、降水和增温;占地5.3公顷)在内的二十余项全球变化野外控制实验平台,这些控制实验的设计思想和系列成果2014年先后被Nature News In Focus 和New York Times Syndicates报道和评价,吸引了包括3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近百位国外学者和国内20余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400余位研究人员参观学习和开展合作研究,引领和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全球变化生态学的发展。

在关注国际科学研究前沿、从事基础科学研究之外,还努力关注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基于长期在北方温带草原的研究经验,加强与地方政府协调沟通,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宣传,大力促进了内蒙古自治区退牧返草等一系列生态恢复措施的实施,提高了草地生产力、产草量和畜牧业产值,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2010年调到河南大学工作后,根据气候变化与生态学研究背景,不仅关注气候变化对河南省粮食作物的影响,积极为粮食核心区建设出谋划力;同时还努力推动河南大学与信阳市人民政府校—地合作,在亚热带—暖温带气候过渡区的信阳创建了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2014年11月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主任陈宜瑜院士、河南省人民政府徐济超副省长出席生态站成立仪式,高等评价的生态站建设为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作用和重要意义。